院训:承古纳新,仁心为民!

用医术守护生命 用行动彰显担当——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管专家”杨军
时间:2022年05月1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用医术守护生命 用行动彰显担当——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管专家”杨军

县委人才工作会议杨军(左一)

杨军是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三十多年来,他秉承救死扶伤的医学传统,恪守医德,始终奋战在医疗工作第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守护生命,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并荣获众多奖项。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被铜仁市卫健局评为第二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9月,他被铜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铜城仁者战疫先锋”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被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20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1月,他荣获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管专家”称号……

一项项殊荣,一份份赞誉,把杨军心无杂念的付出、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

恪守医德 无私奉献不后悔 

作为一名医生,他每天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孔和呼吸困难表情,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职业的特殊性,会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淡漠了同情心。但杨军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首位。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杨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作为一名医生,杨军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每周星一至周六,吃住在科室,数十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节假日几乎没休息。尽管如此,但他觉得虽苦犹甜,生活得既充实又快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现救死扶伤,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福音,滥竽充数的医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伤害。”他常常对医生们如是说。从医以来,他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拓视野,竭力学习先进典型经验。

面对患者 用心救治获锦旗

那是2015年的冬天,杨军负责的科室收治了一名胸痛中年女性患者,早期心电图提示心脏有缺血现象,但患者认为病情不重、未予重视。杨军每天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谱结果,并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入院72小时,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及大汗淋漓、高血压增高,心电图证实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患者治愈出院,并送来锦旗对他表达感激之情。

2018年春天,一名外院宣判“死缓”的患者入住他负责的科室,综合患者就诊资料及临床表现。他初步考虑肝脓肿并肺脓肿、气胸、脓毒血症,经积极治疗四十余天,患者病情痊愈出院,家属万分感激他,还送来锦旗赞扬他精湛的医术。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又是科主任,他每天面对的不仅是病人,还要抓好科室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及科室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科室各种疾病每年发布的新指南学习,知识得到更新,使整个团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还规范了技术操作流程,使科室医师基本或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并在院内开展第一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2016年,他带领团队第一次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接水封瓶治疗自发性气胸治疗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切开胸腔置管引流术损伤小、感染或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明显、恢复快。气管镜检查逐渐成熟,已能开展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活检术、肺泡灌洗等技术;逐渐规范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使科室在诊治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

近两年来,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与编写《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

疫情来临 毅然选择赴使命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武汉,他主动请缨,成为贵州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中的一员。

援鄂期间,令杨军印象深刻的是病区转来的一位35岁女性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安某某,在经过多天的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他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一天凌晨3点,安某某病情突然加重,血氧饱和度上不来,杨军与华西医院多位老师立即一起参与到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凌晨4点进行插管并持续ECOM治疗,再通过十多个小时的观察和治疗,安某某病情逐渐平稳,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0%以上,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并康复出院。

“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都会被汗水湿透,付出的是辛勤与汗水,换来的是患者生命,再苦再累都值得。”杨军欣慰地对笔者说。

辛勤付出,战果显著。通过30多个日夜奋斗,他与战友们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完成抗疫任务,于2020年3月25日返回贵阳,并获得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表彰。(胡伟)

来源:人民网